原创 陈皮不够陈 陈皮不够陈 2025年08月22日 06:07 浙江
图片
图片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往下讲的话,就讲到青年中医师要学习针灸所经历的几个阶段,那么这句话:得意忘象,得象忘数,数以含理,法从理出,方以显圆,这句话是沈谦益老师在他的书中写的一句话,我认为用来讲解一下我们现在中医师所要经历的一个路程,是非常妥当的!
因为我们现在学习针灸会陷入到一个瓶颈,从《黄帝名堂经》开始,那么,穴位主治论就是穴位以及针刺临床效果之间一个表现形式,大家无论是看任何书籍,无论是《针灸大成》也好,《针灸应对》以及《黄帝内经》的一些里面的针灸方子,比如说“天牖五部”,或者是《刺节真邪论》里面的发蒙、解惑、振埃、去爪等等,这些它表现的形式都是穴位以及效果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比如说大家背的《标幽赋》、《百症赋》、《玉龙经》等等,它们所讲的都是穴位和症状之间的一个关系,比如说头痛取强间穴,还有大家在学校学习考试必须背的一些穴位的穴位主治论,比如说腹痛要取中脘、足三里;胸闷、胸痛要取内关等等,这些穴位主治论就变成了我们所有中医院校学习《针灸学》这门学问的一个方式。但是,这么去学习针灸,很快在临床上会遇到个瓶颈,什么样的瓶颈呢?就是你每天在接病人的时候,你看到一个症状,比如说头疼,那我想一下书上怎么说,书上说头疼取强间穴,取合谷穴,取足临泣穴,好,那我给病人扎上。那么,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再接着,比如说我们去跟一位名师学习,那么看到他临床上头痛用了董氏奇穴,或者是扎了一些不是书上写的穴位,那好,我记下来,记下来回去后,我怎么样去运用它呢?我只有在病人身上试错。
“试错”这件事情,其实是法脉传承断掉的一个体现,因为我们知道在病人身上试错的话,它其实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不仅仅是你的进步的速度以及患者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你对针灸这门学问的一个理解,针灸的学问不是割裂的对症治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跟现代医学也没什么区别,对不对?来个血压高的上个降压药,对吧;这个脑水肿,放点脱水甘露醇。那么,其实针灸并不是这样子一个“方症对应”的关系,或者叫“穴症对应”关系,它必须建立在天、地、人三元,象、数、理、法这么一个框架结构上去理解,这样子你才临床上有所归依,这是我今天所想表达最重要的一点。
因为穴位主治论你学到最后的话,其实马上会遇到个瓶颈,就是你不断地学习各家的经验,不断地去看名师的针灸的临床,然后你学到这些经验,你又在病人身上试错,然后学习-试错,然后存留,就是这样不断的一个循环。实际上你对针灸整个一个理法方,一个数理,其实并没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我们必须有一个框架使得我们在这样的不可避免的试错的学习中能够有所归依,然后逐步的进步,最终形成一个中医对人体的一个理解,真正的一个古中医的理解。所以说我们今天主要是看一看从象数理法方穴这么一个层次,古中医对针灸的一个理解。
首先“意”就是“元神用事”,那么,这里我用了一些道家丹道修行的一些术语,可能对大家比较陌生,如果大家有听不懂的话,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元神在道家的那个理念里面,那么,今天这里不是学校,所以我们可以讲一些学校里听不到的东西,如果是张驰老师在学校里讲话,他估计这些都是略过的,对不对?
那么,人体的神分为阳神、元神和识神三种,那么我们可以非常粗浅的用现代心理学的解释来说,识神就是我们的明意识,就是我们心里的活动的想法。那么元神呢?就是我们潜意识。那么阳神呢?就是超乎科学解释的一种意识。
今天我们关注的就是元神,那么,其实整个《灵枢经》,也就是《黄帝针经》,解读《黄帝针经》的一个法诀,我们“得诀归来好读书”。那么,法诀就是“元神用事”。在《黄帝内经》里面所有谈到针灸的地方都会有很多不同的对针灸施术者的一种心理状态的描述。那么,他其实说到底就是让大家放下这个明意识,就是放下我们这个心中的很多念头,用我们的潜意识去用针。无论是在汇集病人的诊断信息也好,或者是施术的时候,要放下心中的很多执念和概念,用我们的元神“用事”。但是,这个是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够做到的。
再说一下“象”,针灸的比较高级的一个阶段就是“取象”,其实说到象,说到易经八卦,大家都觉得比较玄。但是,象这个东西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比如说我们摸到一个人的涩脉,在《濒湖脉诀》里面会说什么?如刀刮竹、如蚕食纱,对不对?他其实说了什么?这个脉就像如刀刮竹、如蚕食纱。那么,他其实你就是用你会做比喻的人你就能抓象,明白了吧,就是这么简单,这个东西像什么?他其实就是你在取象,只不过“象”是所有你觉得可以做比喻的东西的一个集合,把他们集合起来,这个就是这个东西的“象”,明白了吗?就是其实“象”一点都不玄,象是非常非常简单、原始的一种感官体验。但是,在古中医针灸里面我们讲要“从天取象”,“天之象”是什么呢?“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那么,天之象就是五运六气。所以,针灸取象要从五运六气入手。
“数”就是一个推算的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取什么穴位,或者在什么时候关注人体症状跟穴位之间的一个关系。那么,就要用到九宫,用到奇门的一些方法,这个稍后我会再讲解一些。
在“理”的话就是“三部九侯”,“三部九侯”其实我们在《黄帝内经》里面知道:“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九而分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所以说人跟天地之间,与六气之间的关系他是有一个对应的,这个对应关系在哪里?就在于动脉。所以,在《黄帝内经》,特别是《灵枢针经》这本书在解读他的针法的时候,第一,要围绕着“元神用事”去做一个操作层面上的解读;第二,从技法上就要紧紧围绕动脉这么一个针灸的靶点做解读。如果大家看过黄龙祥先生的书都会很了解,他最近出了一本新的书,是浅棕色皮面那一本,看过的人都知道,他在里面长篇累牍的就讲述了如何针刺动脉去治疗疾病。那么,这个就是古代针灸具体落到术法上面的一个应用。
最后说一下“法”,法的话就像我说的前面针灸分为三个法脉的传承,天、地、人三元。当然,做到最后就是三元合一,成为一个综合考虑的因素。
“方”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也就是刚才我举的那些例子,就是穴位组方,我在临床上就把针灸的针术总结了一套“四象针法”,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个象来表述针灸临床上用到的所有的技法。比如说大家知道什么是青龙摆尾、赤凤迎源、白虎摇头这种手法。我就都将它们按照四象方法加以归类。如果明天有人跟诊,我可以临床操作一下给大家看一下。
最后是“穴”,这也就是我们在针灸象数理方穴的最低一个层次的体现,我们在微博或者微信上经常会看到按某某穴治某某病,其实这就是一个对穴的解读。但是,作为一个古中医针灸的传承,我们应该知道穴其实代表的是什么呢?第一,它是一个结构的体现,那么,由关玲老师提出来“结构针灸”这个理念能非常好的解读关于穴在结构方面应用的这一方面的知识。如果大家看过关玲老师的一些书,我非常喜欢她写的很多书,她写过一本蓝色的小册子叫《结构针灸》,那本书很值得一看。另外,她翻译了很多现代康复医学的很多书籍,也是相当值得一看的一些书籍,都是我在重构经筋针法时候所运用的一些知识模块。但是,穴在第一个方面是结构方面,我们还要第二个方面意识到结构是会变化的。所以,精血的流注在我们古代的话叫做“关窍”,所谓“关窍”者,没有打开的叫做“关”,开了以后叫做“窍”,“三关九窍”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在一个人没有接受针灸治疗或者是没有练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三关是闭合的,用非常通俗的话说就是“周天”还没有打通。大家知道我们扎针之后,病人身上会有很多反应,比如说眼睛变亮了,耳朵变灵敏了,身体的感知变敏锐了,甚至还有发烧,还有拉肚子,还有出荨麻疹等等这些表象,这表象就是这个关窍被打开的一种精血流注的变化。比如说出荨麻疹就是在内之精血流于在表,那么就会出现荨麻疹这么一个表象,很多小朋友发烧之后都会有荨麻疹,大家都有观察过,对不对?其实这是一种好的迹象,其实就是在内之封闭的“关窍”打开的一种现象。所以说从意象数理法方穴这么一个结构就是我们学习针灸一个大概的路径。
那么,作为“经筋针法”的一个研究者,那我最注重的是一个就是“地元之医”的传承,在我们这一脉地元之医的传承主要是用《连山》,我们都知道,读过《三字经》都知道,有周易、有归藏、有连山,三易详。
那么,《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乾卦的话它讲的是“天元之医”的一个取象,“天元之医”讲究的就是游行于天地之间,人体虚实之间的这么一个能量。所以说我们在《黄帝内经》里面有一篇,有段话叫:“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么一段话,这里面讲的就是“天元之医”的一个取象。
那么,《归藏》这本书里面最注重的卦象是“坤卦”,坤卦其实就是“人元之医”,就是取象于人体“三焦膜原”的一个虚空结构,也就是说它注重的是我们结构与结构之间的缝隙,它是一个虚空性的一个东西。
在“地元之医”也就是我传承和研习的这一脉针灸它注重的是“坎卦”,它就是地元之医的一个取象。那么,就是取人体精血形体的一个实体结构。因为实体结构我们是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可以评估和即时反馈治疗的一个结构。
图片
上面这幅照片是我今年跟李斌老师一起去长春找张驰老师,我们一起去了吉林市,在吉林市有这么一个“避火图”,其实就是个坎卦,我们去那里祭拜玄武大帝。那么,这个坎卦,我们看一下这个卦象,为什么《连山》首重坎卦,它的那个《连山卦》跟我们知道的先天卦象跟后天八卦都不一样,它是以坎卦起卦的,在东北方。
我们看一下这个卦象是不是上面是一个阴爻,下面也是一个阴爻,如果阴爻代表不动,那么阳爻就代表动,对不对?所以,很直观的看是不是我们看任何一个人,如果他站在那里,比如说站桩的时候,你看一下他上面和下面都是不动的,他唯一动的是哪里?就是中间,就是中间的阳爻。所以的话,心与肺,也就是呼吸运动。所以,在地元之医里面所有的评估、治疗以及修行都是以呼吸为最终的一个转归。简单地说,你找我看病,我第一眼看的不是你的色脉,而是你的呼吸模式,明白了吧,就看你怎么吸气的,我就能得出很多信息,然后治疗的时候,我们人体其实就像是一个大气球,我们的四肢和头都是放在这个气球上,你一吸气四肢就随着动,一呼气四肢也随着下沉,对不对?我们的头颅也是跟着呼吸有一个运动。所以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一个评估的模型,也是我们首重“坎卦”的一个原因,这里通过纵向的跟三本经书对比,就讲述了我们取象的一个宗旨,这个不仅是我们在临床中做病人评估的一个取象,而且也是我们治疗的时候一个取象,我们有很多临床上的技法,比如说“五点正筋术”或者是在“大青龙针法”,就是在四象针法里面的一些实际的操作技术,都是两边不动中间动,这么一个很简单、很朴实的一个象去做这么一个归依的。
注:以上内容来根据卢声声老师喜马拉雅语音整理。
图片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国汇策略-正规配资官网-配资杠杆官方网站-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